金堂通过40余年种植食用菌,现拥有食用菌主产乡镇9个,菇农近2万户,从业人员12万余人 (占农业总人口的18.5%),食用菌产值位居全国前茅、西部第一,“金堂姬菇”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金堂县先后获得 “中国姬菇之乡”“全国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县”“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全国食用菌十佳商品基地县”“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小蘑菇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县”“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国家级姬菇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省级姬菇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四川省食用菌产业强县”全省首批出口食用菌基地等殊荣清江镇、淮口镇被评为 “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乡镇” 王治平 肖春燕特约通讯员 孙洪军
这些累累硕果要得益于金堂县与四川省农科院的凤尾菇室内栽培“院地合作”项目金堂县与四川省农科院结缘于2011年,以建成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为共同目标,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逐步探索出一条实现现代农业高端化、科技化、多样化、品牌化发展的新路子,“食用菌之乡”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幸福和谐的“院地合作”新景象
进入 “院地示范合作基地”—金堂县赵家镇食用菌新品种试验大棚,远远望去可以看见似金丝猴头的猴头菇、似洁白精致网状裙的竹荪、似篮球状的大球盖菇,还有灵芝和双孢蘑菇……基地可谓是“百菌齐放”,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省农科院在推进示范基地建设方面也倾注了大量的科技、人力和财力,先后在赵家镇注入资金800万元实施农业新科技项目5个;举行科技培训63次,邀请种植大户到基地凤尾菇室内栽培现场参观并指导教学18次,优先推广试验示范新技术16项、新品种72个,统一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154次,并与32户农户签订回购协议,探索出一条用技术武装农民,用信息引导农民,用新技术新成果帮扶农民,用科技支撑赵家镇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
科技项目是带动“院地合作”的重要方式项目是抓手,科技是支撑,通过“院地合作”模式,目前金堂县在赵家镇已推广带动32户农户种植羊肚菌2000亩,猴头菇100亩,大球盖菇100亩、竹荪50亩,灵芝100亩,双孢蘑菇200亩,促进了全镇现代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四川农村日报
省农科院对猴头菇等新型食用菌品种的试验始于2012年底,在克服金堂县赵家镇温度、湿度、土壤等诸多限制因素,历经3年试验于2015年4月取得成果这些新型品种不仅达凤尾菇瘦肉汤的做法到提升金堂县食用菌品牌的知名度,实现品牌多样化、高端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再上一个台阶的目的,还可以带动周边农户开展商业化种植,增加农民收益据初步估计,猴头菇等品种能亩均增收1.5万元,远远高于农民日常的粮食和蔬菜种植收入
示范基地“百菌齐放”
科技项目带动“院地合作”
“基地之所以可以取得如此的成绩,与金堂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基地负责人说为了保证 “院地合作”的顺利推进,金堂县一是提供设施完善的试验基地,将高标准农田核心区域作为省农科院土肥研究的试验驯化基地,配套修建道路8公里、沟渠10公里、蓄水池12口,为省农科院顺利开展试验示范提供基础设施保证保障;二是为农科院建设科研办公室,在示范基地旁建专家大白凤尾菇院,在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设专家工作室和咨询室,方便专家就地开展研讨活动和农民进行技术咨询;三是搭建推广平台,鼓励食用菌种植大户试种羊肚菌、猴头菇、竹荪等新品种,实现省农科院和农户共赢
近日,金堂县赵家镇“院地示范合作基地”传来好消息:得益于该县与省农科院的“院地合作”项目,猴头菇、竹荪、大球盖菇、灵芝、双孢蘑菇五种优新型食用菌品种试验在金堂县取得成功北京皮肤病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