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是血液中所含类脂质的总称。血脂中主要包含胆固醇、甘油三脂(即中性脂肪)、磷脂、脂肪酸等。高脂血症是指血脂水平过高,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血脂增高叫高血脂,但在临床高血脂常称作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病症,在中老年人当中发病率高,它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乃至冠心病、脑血栓、脑出血等,危及生命。因此,高脂血症不仅是血脂高一点,其严重性绝对不能忽视。血脂过高的原因是进食含脂肪和胆固醇类食物过多,同时与遗传因素等有关系。
高血脂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它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动脉硬化引起的肾功能衰竭等,都与高血脂症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血脂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大量医学研究表明:高血脂的治疗方法不能仅仅通过药物层面上,还要留意身体的调养。高血脂症是指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脂等血脂成分的浓度超过正常标准。高血脂症的主要危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众多的相关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致命性疾病就是冠心病,严重的高血脂症可导致急性胰腺炎,是另一致命性疾病。此外,高血脂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血脂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症。有些原发性和家族性高血脂症患者还可出现腱状、结节状、掌平面及眼眶周围黄色瘤、青年角膜弓等。[1]
高血脂-发病原因血脂症的病因,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高血脂症和继发性高血脂症。
原发性高血脂症1.遗传因素。遗传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高脂血症,某些可能发生在细胞水平上,主要表现为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缺陷以及细胞内某些酶的缺陷(如脂蛋白脂酶的缺陷或缺乏),也可发生在脂蛋白或载脂蛋白的分子上,多由于基因缺陷引起。
2.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作用比较复杂,高脂蛋白血症患者住院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的。3.血液中缺乏负离子(负氧离子)。临床实验表明:血液中的正常红细胞、胶体质点等带负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的距离,而病变老化的红细胞由于电子被争夺,带正电荷,由于正负相吸、则将红细胞凝聚成团,造成血液粘稠。继发性高血脂症高血脂继发性高血脂症是由于其他中间原发疾病所引起者,这些疾病包括:糖尿病、肝病、甲状腺疾病、肾脏疾病、胰腺、肥胖症、糖原累积病、痛风、阿狄森病、柯兴综合症、异常球蛋白血症等。1.糖尿病与高脂蛋白血症。在人体内糖代谢与脂肪代谢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临床研究发现,约40%的糖尿病患者可继发引起高脂血症。2.肝病与高脂蛋白血症。现代医学研究资料证实,许多物质包括脂质和脂蛋白等是在肝脏进行加工、生产和分解、排泄的。一旦肝脏有病变,则脂质和脂蛋白代谢也必将发生紊乱。3.肥胖症与高脂蛋白血症。本地临床医学研究资料表明,肥胖症最常继发引起血甘油三酯含量增高,部分患者首先血胆固醇含量也可能会增高,大多主要表现为iv型高脂蛋白血症,其次为iib型高脂蛋白血症。
高血脂-病理生理血脂主要包括胆固醇(或称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在血循环中以非游离状态存在,和蛋白结合成脂蛋白这样的大分子运输.主要的脂蛋白分类---乳糜微粒,极低密度(前-β)脂蛋白(VLDL),低密度(β-)脂蛋白(LDL),和高密度(a-)脂蛋白(HDL)---这些蛋白是紧密相联的,而分类常就物理化学特性而言(例如电泳移动率及超速离心分离后的密度).血中主要的脂蛋白转运为甘油三酯,乳糜微粒是最大的脂蛋白携带者,外源性的甘油三酯经过胸导管到静脉系统,在脂肪的毛细血管和肌肉组织中,90%的乳糜甘油三酯通过一组特定的酯酶被转运,乳糜微粒被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进入到脂肪细胞和肌肉细胞中被利用或储存,这种脂酶快速地使VLDL中的内源性甘油三酯降解,引起中密度脂蛋白(IDL)丧失甘油三酯和脱辅基蛋白,2~6小时内IDL通过分离更多的甘油三酯而进一步降解成为LDL,LDL在血浆中的半衰期为2~3天,VLDL为血浆LDL的主要来源。LDL的排泄不是很清楚,肝脏清除约占70%,有活性的受体位点清除循环中的大多数LDL,这些位点在肝细胞和特定的与载脂蛋白B(apoB)结合的细胞表面,和LDL关联的配体,LDL则和LDL受体结合量很少但重要的一部分LDL被循环中的非-LDL受体旁路所清除,包括被巨噬细胞上的受体所摄入,清除,巨噬细胞可移动到动脉壁上成为动脉硬化斑上的泡沫细胞。高脂血症由VLDL产生过多或清除障碍以及VLDL转变成LDL过多所致.肥胖,糖尿病,酒精过量,肾病综合征或基因缺陷可引起肝脏VLDL产生过多,LDL和TC增高亦常与血高甘油三酯相关联。LDL的清除障碍和apoB的结构缺陷有关.另外,清除障碍亦可能由于LDL受体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活力降低),这可能为基因或饮食因素所致。LDL受体蛋白结构的分子缺陷是LDL受体功能异常常见的遗传学原因---基因缺陷的常见机制会在以下描述。当食物中的胆固醇(乳糜微粒的残余部分)到达肝脏时,引起细胞内的胆固醇(或肝细胞的胆固醇代谢产物)升高抑制了LDL-受体合成,亦抑制了LDL基因的转录,受体数量的下降引起血浆LDL和TC水平增高.饱和脂肪酸亦使血浆LDL和TC水平增高,作用机制为它使LDL受体功能下降.在美国,食物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很高,LDL血浆水平可高达25~40mg/dl(0.65~1.03mmol/L)---这使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
高血脂-临床表现根据程度不同,高血脂的症状也表现不一,高血脂的症状主要表现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轻度高血脂通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但没有症状不等于血脂不高,定期检查血脂至关重要。2、一般高血脂的症状多表现为:头晕、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体麻木、胸闷、心悸等,还会与其他疾病的临床症状相混淆,有的患者血脂高但无症状,常常是在体检化验血液时发现高脂血症。另外,高脂血症常常伴随着体重超重与肥胖。3、高血脂较重时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并出现相应表现。4、长期血脂高,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冠心病和周围动脉疾病等,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间歇性跛行(肢体活动后疼痛)。5、少数高血脂还可出现角膜弓和脂血症眼底改变。角膜弓又称老年环,若发生在40岁以下,则多伴有高血脂症,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多见,但特异性不强。高脂血症眼底改变是由于富含甘油三酯的大颗粒脂蛋白沉积在眼底小动脉上引起光折射所致,常常是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并伴有乳糜微粒血症的特征表现。
高血脂-危害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血脂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的危险因素。此外,高血脂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血脂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症。所以必须高度重视高血脂的危害,积极的预防和治疗。高血脂是引起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像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有:冠心病(包括心肌梗塞、心绞痛及猝死)、脑梗塞以及周围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这些心脑血管性疾病的发病率高,危害大,病情进展凶险,其死亡率约占人类总死亡率的半数左右。1、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衰老的病理基础:脂类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脂的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外源性的,就是我们每天进食中脂类物质经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而成;另一条是内源性的,就是在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由肝脏、脂肪细胞及其它组织合成释放入血液。人体除脑组织及成熟的红细胞外,几乎全身各组织都可合成胆固醇。肝脏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场所,体内胆固醇70~80%由肝脏合成,10%小肠合成。老年人不像年轻人,肝脏分解代谢减慢,分解脂肪的脂酶活性减弱,易造成脂肪堆积,再加上自由基的作用,使血脂在动脉壁上沉着,从而造成动脉硬化,这是老年人血管衰老的表现,也是老年人病理性衰老的病理基础。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以及肿瘤等疾病都与高血脂有关,因此血脂增高是困扰老年人健康的祸根。2、高脂血症会导致高血压:在人体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以后,会导致心肌功能紊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会大量激活,促使血管动脉痉挛,诱致肾上腺分泌升压素,导致血压升高。影响血压升高的因素还有血管的外周阻力、动脉壁弹性、血液粘度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种因素与高脂血症有直接关系。正常人血管内膜是光滑流畅的,血脂增高会在血管内膜下逐渐沉积呈黄色粥样斑块,久之破溃、出血、管腔变狭、血流阻力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血脂增高,血脂在动脉内膜沉积可造成血管硬化,使血管壁弹性减弱,血压升高;当血脂增高时血粘度就增高,使血流阻力增加,从而血压就升高。高脂血症还能降低抗高血压药的敏感性,增加降压治疗的难度,因此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降血脂。人体一旦形成高血压,会使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而脑血管在硬化后内皮受损,导致破裂,形成出血性脑中风,而脑血管在栓子式血栓形成状态下淤滞,导致脑血栓和脑栓塞。3.高脂血症与高血糖的相互促进:很多糖尿病人都伴有高脂血症,因此人们通常把糖尿病与高脂血症称为姐妹病,并认为高血脂是糖尿病的继发症。据统计大约40%的糖尿病病人有脂代谢紊乱。其特点是甘油三酯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糖尿病引起血脂增高的原因是由于糖尿病人胰岛素不足时,体内脂酶活泼性是减低的,因此容易血脂增高。另一方面糖尿病本身除糖代谢紊乱外同时还伴脂肪、蛋白质和水、电介质的紊乱。经常有游离脂肪酸从脂肪库中动员出来,使血中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浓度增高。再一方面2型糖尿病人进食过多,运动少,促使体内脂类合成增多,这也是造成血脂增高度的原因。而肥胖伴高血脂者,由于胰岛素受体数相对减少,从而产生胰岛素抵抗,易诱发糖尿病。血脂增高者还易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4、高脂血症会导致冠心病:高血脂会危害冠状动脉,形成粥样硬化,大量脂类物质蛋白,在血浆中沉积移动,降低血液流速,并通过氧化作用酸败后沉积在动脉血管内皮上,并长期黏附在血管壁上,损害动脉血管内皮,形成血管硬化。当人体由于长期高脂血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后,使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变小、血管腔内变窄,心肌注血量减少,造成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形成冠心病。5、高血脂会导致肝部功能损伤:长期高血脂会导致脂肪肝,而肝动脉粥样硬化后受到损害、肝小叶损伤后,结构发生变化,而后导致肝硬化,损害肝功能。
高血脂-用药原则同样是高血脂,发生在不同人身上,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即使适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一般进行临床治疗,不是过多强调高血脂的病因与类别,而是按高血脂简易分型中所分的不同类型进行选药。那么,高血脂患者应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降脂药呢?第一,高胆胆固醇患者用药对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来说,可根据自己的血清胆固醇水平,选择不同的降胆固醇药物。如果是轻、中度高胆固醇血症,胆固醇水平5.7-9.1毫摩尔/升,可选用小剂量他汀类药物,包括血脂康,也可试用泛硫乙胶、弹性酶、烟酸、非诺贝特、吉非贝齐及海维牌欣能胶囊;如果是严重的胆固醇血症,胆固醇水平注9.1毫摩尔/升或难治的高胆固醇血症,如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继发于肾病综合征的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应选胆酸整合剂、他汀类药物(包括血脂康)或这两类药联用;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首选普罗布考;非继发于糖尿病者,也可用血脂康、烟酸或烟酸与胆酸整合剂联用。二,高甘油三醋血症患者用药对于高甘油三醋血症患者来说,应根据甘油三百旨水平,选择吉非贝齐、非诺贝特、益多醋、阿昔莫司、苯扎贝特、烟酸或海鱼油制剂服用;伴有血凝增高倾向、不稳定心绞痛及曾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高甘油三醋血症患者,可选择非诺贝特及苯扎贝特等同时具有能减低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能增强机体抗凝血作用的药物;如果是继发于糖尿病的高甘油三醋血症患者,可选用阿昔莫司、非诺贝特及苯扎贝特。三,混合型高血脂患者用药对于混合型高血脂患者来说,可选用一些对胆固醇与甘油三醋都有作用的药剂,并应针对不同的病情选用与之相应的药物。以胆固醇增高为主的患者,可选用吉非贝齐、非诺贝特、益多醋和苯扎贝特等贝特类药物,还可选用烟酸、血脂康及阿昔莫司等制剂;以甘油三酣增高为主的患者,可按其增高的程度,病情较轻者可选用烟酸类药物,病情较重者应选用他汀类药物;如果是继发于糖尿病的混合型高血脂患者,一般以血清甘油三醋水平升高为主者较多见,可选用兼有降低空腹血糖的阿昔莫司和苯扎贝特等药物。如果是难治的严重高胆固醇血症或以胆固醇增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血脂患者,可将胆酸整合剂与烟酸,或胆酸整合剂与他汀类药物,包括血脂康等药联用。
高血脂-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目前,对高血脂的治疗大部分还是依靠药物治疗,但是药物的副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广大患者朋友不要对药物产生依赖性,药物的选择请在咨询专业医生之后,由医生根据具体病因,病情做出选择。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主要有:1、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即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现已有下列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10mg或20mg),阿托伐他汀(10mg或20mg),瑞舒伐他汀(10mg或20mg),一般建议晚上服用,降脂效果好。2、苯氧乙酸类调脂药(贝特类);3、烟酸类调脂药;4、胆汁酸螯合剂;5、胆固醇吸收抑制剂;6、胆固醇合成抑制剂;7、n-3脂肪酸、n-3(W-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8、普罗布考。
9、芪三酚:即降低血小板聚集,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化学预防剂。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欣能胶囊[2](主要成分:白藜芦醇),可用于降低人体血液中的总胆固醇。选用药物参考TC值增高者,可选用下列药物:首乌片内含卵磷脂及大黄根酸,可引起轻度腹泻,使胆固醇排泄量增加。用法: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此药因易致腹泻,有慢性腹泻者宜慎用。脉安冲剂由山楂、麦芽组成,有消食化积功能。用法:每次1袋(18克),每日2次冲服。服药后偶有泛酸、胃内不适、轻泻等副反应,胃酸过多或有溃疡病者宜慎用。脉康由安妥明、芹菜籽及槐花米组成,有降脂、降压及改善血管脆性的作用。用法:口服每次1片(0.3克),每日3次。用后偶尔会引起肝功能损害,原有肝功能减退者用时宜小心。安络宁由安妥明铝盐、何首乌、丹参、瓜萎、葛根、决明子、山楂及维生素C等中西药组成。适用于高脂血症伴冠心病或高血压的病人,有一定降脂和改善胸闷等症状的作用。用法: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用后偶见肝功能损害原有肝功能减退者慎用或不用。非诺贝特是一种较强效的降脂新药。用法:口服每次1片,每日3次。用后可引起轻度肝功能损害,少数病人出现胃肠道症状或血清尿素氮暂时性轻度增高,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在服药期间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原有肝、肾功能减退者慎用,孕妇禁用。益多酯是安妥明的衍生物,有明显的降脂作用,还有很强的抗微血栓形成和降低血尿酸作用。用法:口服每次1粒,每日2次。偶见胃部不适、血清尿素氮增高,有溃疡病和肝、肾功能有损害者慎用。呋喃甲氢龙为蛋白同化激素,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降脂效果明显。用法:口服每次1片,每日3次。对肝脏功能有损害,并可使血糖增高,原有肝脏疾病或糖尿者慎用。降脂平由安妥明、烟酸、肝乐、维生素B6、康力龙等组成,有降脂及降压作用。用法:口服每次1片,每日3次,本药降脂效果明显,但对肝脏有轻度损害。而对降脂保肝有相当好的疗效。
高血脂-预防认识高血脂的六大误区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了“高血脂”的俘虏。“高血脂”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它对人体健康有着哪些危害?对此,不少人往往一知半解,甚至陷入了一个个认识误区。误区一:高血脂就是甘油三酯高许多人觉得,高血脂就是“油水”过多,也就是甘油三酯指标高。其实不然,血脂是血液中脂肪类物质的统称,其中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脂异常一般包括三类情况,即血清中的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正常范围、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正常范围,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下。误区二:瘦人不会得高脂血症在人们的印象中,高血脂往往与肥胖划上约等号,似乎高血脂只是胖人的专利。而那些身材苗条的人容易忽视血脂检查。高脂血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高脂血症与环境及遗传相关。继发性高脂血症则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阻塞性肝病、胰腺炎等。因此,体形瘦的人并不能对高脂血症免疫。误区三:化验单上无“箭头”就正常大多数高血脂患者都是在体检验血时发现的,所以很多人都格外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