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小香菇脱贫致富开阳人雄起

原标题:贵阳:小香菇种出新生活促进村民脱贫致富

精彩内容

立冬刚过,在开阳县城关镇石头村大冲组的香菇种植基地大棚里,村民熊玉方和几个工人正在给香菇菌棒浇水。

  香菇菌棒长约三四十厘米,像是用塑料袋裹起来的莲藕,是香菇发芽生长的“温床”。

  “香菇适宜生长的温度是5-25℃,从今年0月份入棚算起,可以生长到次年五月。入棚后0天左右香菇就开始生长,8天以后就进入采摘期,每棒一季可产香菇2至2.5斤左右,一个大棚有多个棒。”熊玉方说。

  目前,石头村的香菇基地总规模约三百亩,现有98个大棚00余亩。现已有40万香菇菌棒入棚,这几天还将有菌棒陆续到位,所有大棚放满约88万棒。届时,全部生产后可采摘香菇多斤/天。“一个大棚大概可赚元,98个棚一个周期预计可获利00万元。”基地负责人、贵州开阳绿林香菇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国发说。

  赵国发是土生土长的石头村人。他原本在修文县进行香菇种植,为了带动乡亲致富,“转战”开阳。

  记者在基地的展示板上看到了基地的发展规划——该项目为农旅一体化项目,总投资万元,占地亩,分为核心区和拓展区,除了香菇种植,未来还将发展花卉观赏、果树种植、林下种植和深加工厂房等,力争到年基本实现规划。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年产香菇80万棒、平菇50万棒、滑菇20万棒、姬松茸30万棒、木耳20万棒。

  赵国发介绍,香菇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每天采摘、管护都需要大量的劳力,这也是当初为什么选择落地家乡的原因之一。

  现在,每天有三四十个当地村民在基地打工。每人每天80至00元不等,还包中餐。几年前,熊玉方还在浙江打工,如今在基地上干得特别踏实,已经成为技术工。

  当然,基地的带动效益远不止于此。根据规划,项目分三期实施,第一期至少能带动本村扶贫户30户、70人增收;第二期至少带动00户,可覆盖全村精准扶贫户85%以上增收,能解决本村劳动就业50人左右。

  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得的各方帮扶也极大地增强了赵国发的信心。

  艾永华是石头村同步小康驻帮扶的“第一书记”,不仅在项目落地时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在基地生产初期严重缺水的情况下,还利用其所在单位贵阳市水务管理局、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贵阳市百花湖风景区管理处的资源,为基地解决了水管和蓄水池问题,使得基地生产得以顺利进行。此外,当地基础设施改善的规划也让赵国发对基地以后的发展充满信心。

  “目前基地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以生产和销售香菇为主;后期将进行香菇酱等产品生产,增加产品附加值。届时,基地或将探究由村民承包大棚进行生产的模式,促进村民致富。”赵国发说。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点击"阅读原文"









































白癜风能治好嘛
白癜风怎样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xiangyuanman.com/zpjs/684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