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的种植栽培方法及技术规程

平菇就是我们俗语说的大蘑菇,是我们日常生活经常会吃到的一种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被人们公认为营养保健食品。

平菇栽培可以袋栽、柱式栽培、床架栽培和阳畦栽培。我父亲最早是从70年代底,80年代初栽培平菇,开始的食用菌之路,平菇目前以袋栽和柱式栽培为优,其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

一朵平菇

一、袋栽平菇的优点:

①有利于控制杂菌和害虫的危害,成功率高;

②充分利用空间,占地面积小(15~ 18平方米 的培养室可培养~袋);

③生产周期缩短,采用堆积发菌,增高料温,加快发菌,缩短菌丝生长期;④便于移动管理,可充分利用场地;⑤有利于控制温度,保持湿度,出菇整齐,菇形好,产量稳定。

袋栽平菇

二、培养料配制

木屑、棉籽壳、废棉、稻草、甘蔗渣、玉米芯、玉米秸秆、花生壳、豆秆粉等原料,任用其一种,都可以栽培平菇。但要获得高产、优质的栽培效果,则应添加适量麸皮、米糠、石膏、过磷酸钙等辅料。下面是几种常用配方及其配制方法。

(1)棉籽壳99%,石灰1%。将石灰溶于适量水中,均匀地淋在棉籽壳上,边淋水,边踏踩,边翻拌,直到棉籽壳含水适量均匀为止。

(2)稻草99%、石灰1%。将稻草铡成长5厘米左右,沉人1%石灰水中浸泡5~6小时,待其吸足水后捞起沥干,即可压模播种。[3]

(3)木屑89%,石灰1%、麦麸10%,干料混合,加水翻拌均匀,至含水量60%左右。

()玉米芯粉90%、米糠9%、石灰1%。干料混合,加水翻拌均匀,至含水适量为止。

(5)玉米芯或玉米秆将原料压破后放在清水或1%石灰水中浸泡1~2天,至充分吸水后捞起沥干,即可平铺成菇床,分层播种。

(6)花生壳、花生秆78%、麸皮20%、石膏1%、糖1%。先将花生壳、花生秆晒干粉碎,糖溶于少量水中与干料混匀,再加清水拌匀,至含水量58%左右。[3]

(7)甘蔗渣50~69%,木屑30~9%、石灰1%。先将干料混匀,再加清水翻拌均匀,至含水适量为止。

(8)豆秆粉33%、棉籽壳33%、木屑32%、碳酸钙1%、糖1%。糖溶于少量水中与干料混匀,再加清水翻拌均匀,至含水适量。

在以上8种配方中,拌料时可加人0.1~0.2%克霉灵和0.1%敌敌畏,以便杀灭部分杂菌、害虫。尤其是温度较高时播种,培养料中添加适量杀菌剂、杀虫剂,增产效果更明显。

翻料机

三、堆积发酵

按上属配方要求,准确称料,将料充分混合(易溶于水的应先加入水中溶解),然后加水拌匀。春栽气温低,空气湿度小,培养料中加水适当多一些,在 公斤 干料中加入 公斤 水为宜,不同培养料加水量也略有不同,玉米芯、绒长的棉籽壳可适当加水多一些,绒短的棉籽壳应少加些水。拌好的培养料堆闷2小时,让其吃透水后进行堆积发酵。建堆的方法是:在水泥地面上铺一层麦杆,约 10厘米 厚,把培养料放在麦杆上,一定要堆成高 1米 ,宽 1米 的条形堆,每隔30厘米左右,用木棍扎通气眼到料底,然后在料堆上覆盖草垫或塑料薄膜。当料堆中心温度升到55~ 60℃ 时维持18小时进行翻堆,内倒外、外倒内,继续堆积发酵,使料堆中心温度再次升高到55~ 60℃ 时维持2小时,再翻堆1次。经过两次翻堆,培养料开始变色,散发出发酵香味,无霉味和臭味,并有大量的白色放线菌菌丝生长,发酵即结束。然后用pH试纸检查培养料的酸碱度,并调节pH为8左右,待料温降到 30℃ 以下时进行装袋。生产实践证明,用发酵料栽培平菇菌丝生长快、杂菌少、产量高。

条形堆细长条最佳

四、装袋播种

选用宽 23厘米 ,长 3厘米 ,厚0.微米的低压聚乙烯筒膜,每公斤筒膜可截个左右,每袋可装干料0.7~ 0.8公斤 。人工装袋时,应一手提袋,一手装料,边装边压。装至离袋口 8厘米 左右时,将料面压实,清理袋口料物,排气后紧贴料面用绳子缠3~圈,扎紧扎牢,防止进水、进气。

袋栽平菇播种多采用层播和覆盖式播种方式,一般这种规格的袋子可播-5层菌种,约5厘米厚,撒一层菌种,铺一层营养料,再撒一层菌种,以此类推,菌种处打孔通气,满足平菇好氧性需求。

①装袋时不能蹬、不能摔、不能揉,压料用力均匀,轻拿轻放,保护好袋子,防止塑料袋破损;

②装袋时要注意松紧适度,一般以手按有弹性,手压有轻度凹陷,手拖挺直为度。压得紧透气性不好,影响菌丝生长;压得松则菌丝生长散而无力,在翻垛时易断裂损伤,影响出菇。

平菇装袋中

五、发菌期的管理

菌丝体生长发育阶段的管理,主要是调温、保湿和防止杂菌污染。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播种后10天之内,室温要控制在15℃以下。播后两天,菌种开始萌发并逐渐向四周生长,此时每天都要多次检查培养料内的温度变化,注意将料温控制在30℃以下。若料温过高,应掀开棚膜,通风降温,料温稳定后,就不必掀动棚膜。10天后菌丝长满料面,并向料层内生长,此时可将室温提高到20—25℃。发现杂菌污染,可将石灰粉撒在杂菌生长处,或用0.3%多菌灵揩擦。此期间将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在正常情况下,播种后,20—30天菌丝就长满整个培养料。

平菇菌包发满菌

六、出菇期的管理

菌丝长满培养料后,每天在气温最低时打开菇房门窗和棚膜1小时,然后盖好,这样可加菌包料面温差,促使子实体形成。还要根据湿度进行喷水,使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至80%以上。达到生理成熟的菌丝体,遇到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就扭结成很多灰白色小米粒状的菌蕾堆。这时可向空间喷雾,将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切勿向料面上喷水,以免影响菌蕾发育,造成幼菇死亡。同时要支起大棚塑料膜,这样既通风又保湿,室内温度可保持在15—18℃。菌蕾堆形成后生长迅速,2—3天菌柄延伸,顶端有灰黑色或褐色扁圆形的原始菌盖形成时,可向料面喷少量水,保持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温度保持在15℃左右。

出菇现场

七、二潮菇管理

常规栽培二潮菇产量较低,采用头潮菇后覆土栽培效果较好。

方法是:头潮菇结束后,将菌棒一分为二剥去塑料袋立于室外棚内土畦中,切口向下,菌块相间1厘米左右,覆干细土,填满菌块间隙,覆至菌块顶部,再浇营养水(尿素1%、糖1%、磷酸二氢钾0.5%、微量元素0.5%、石灰0.5%、克霉灵和敌杀死少量),使覆土至完全湿润。浇水后一般10天可出菇,二潮菇生物学效率也可达50%以上。二潮菇后,让茵床干3-5天,再浇营养水,一般可收潮菇,总生物学效率达%以上。

好一朵漂亮的蘑菇

八、不出菇的原因分析

平菇栽培过程中,发菌成熟的菇床迟迟不出菇,或采过1~2潮菇的菇床,不再正常出菇的现象较为常见,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1.料温偏高。菌丝培养成熟的菇床,若无较低温度的影响,其料温下降的速度很慢。若料温高于出菇温度范围,则原基不易发生,这种现象在秋栽的低温型品种中最为常见。

2.环境不适。菇床所处环境温度,高于所栽品种的出菇温度范围,或低于所栽品种的出菇温度范围,都会产生不出菇或转潮后不再正常出菇的现象。前者春、夏、秋季均会发生,后者多出现在冬季低温季节。

3.积温不足。在低温下种植时,菌丝长期处于缓慢生长状态,虽然发菌时间较长,但由于有效积温不足,菌丝生理成熟度不够,而迟迟不能出菇。此外,无论何时种植,出菇前的温差变化太大,均不利于出菇。

.水分不足。发菌期由于揭膜次数过多,覆盖不严或土壤吸湿等,会造成培养料含水量下降,或菇床表面失水偏干;此外,产菇期菇体大量消耗培养料的水分后,如菇床水分补充过少,也会造成不出菇或转潮后不正常出菇的现象。

5.菌丝徒长。培养料含水量过高,菇床表面湿度饱和,干湿差变化小,会造成菌丝徒长,在菇床表面形成厚厚的菌皮。

6.虫害影响。杂菌污染菇床后,不但与平菇菌丝争夺养分,而且能分泌有害物质,抑制平菇菌丝的正常生长;害虫侵入菇床后,则大量咬食平菇菌丝,并使平菇菌丝断裂失水死亡。病虫危害重的菇床,平菇菌丝的正常生理代谢和物质转换要能受到破坏,进而造成不出菇。这种现象在整个产菇期内均可发生。

7.通风不良。菇床通风不良,供氧差,膜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光线太弱,均不利于出菇。这种现象在地下菇场较为常见。

在栽培过程中,应根据平菇各生育阶段的特性,进行精心管理,避免造成以上不出菇或不正常出菇因素的发生,而获得稳产高产。

平菇美食

平菇还有很多栽培方式,袋栽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种植食用菌是个技术活,掌握好技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最重要。说完了平菇的栽培技术,接下来我就要讲一讲羊肚菌的栽培技术了,喜欢的朋友多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xiangyuanman.com/zpjs/zpjs/6883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