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发酵增产剂的使用方法

近期,有些客户给我们发来反馈,想了解一下的使用方法,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史上最全发酵增产剂的使用方法,赶紧get起来~~

材料类别

用量

(公斤/吨)

操作方法

3公斤

按栽培要求加入辅料(麸皮,米糠,饼肥,尿素,过磷酸钙,石膏,石灰等;石灰可在第二次翻堆时加入),然后均匀撒入发酵增产剂,将培养料的含水量调至65%~70%左右(用手紧握,指缝有1~2见滴水滴落),拌匀后堆成山形或梯形长堆,(高1~1.2米宽1.2~1.5米,长度不限),在堆两侧每隔0.5米打上增氧孔,盖上草帘或麻袋等物保湿发酵,等料温上升到45℃后翻堆,以后间隔24小时翻堆一次,共翻2~4次。(栽培平菇、草菇、姬菇、凤尾菇类菇等春、夏、秋季翻堆2~3次,冬季翻堆3~4次;蘑菇、鸡腿菇、滑菇、姬松茸、大肥菇等菇类在春、夏、秋季翻堆4~5次,冬季翻堆5~6次。种植鸡腿菇发酵时间约7天,种植蘑菇、姬松茸、大肥菇发酵时间约12~16天,蘑菇种植可免除二次发酵。)必须根据菇种掌握好培养料发酵的成熟度,并由此决定发酵时间的长短和翻堆次数。发酵完成后散堆降温,至30℃以下用于栽培。发酵好的培养料水分在65%左右,色泽呈棕褐色至咖啡色,料堆内有大量的高温放线菌和米粒菌,在栽培时需将培养料混合拌匀。

3公斤

将玉米芯粉碎成0.5cm大小的颗粒晒干备用,拌料前先将玉米芯提前一天预湿,第二天再将培养料的含水量调至65%~70%左右,按要求加入5~8%的麸皮或饼肥等辅料,再均匀撒入发酵增产剂,拌匀后建堆发酵。因玉米芯颗粒较大,吸水较慢,在拌料时需将水加足,以防烧堆耗废培养料的养分,堆制方法、发酵时间、翻堆次数和棉籽壳相同。

3公斤

(冬季

5公斤)

以稻麦草为例,先将稻麦草浸泡预湿,(坚硬的秸杆需先粉碎)将秸杆的水分调至65%左右,每吨秸杆可加入~公斤的粪肥或5~10公斤的尿素,搅拌均匀后建堆,同时均匀撒入发酵增产剂,建堆方法同蘑菇培养料的堆料方法相同。然后盖上草帘或薄膜发酵,待温度上升至45℃以上时进行翻堆,以后隔3~4天翻堆一次,共发酵10~12天,发酵好的秸杆颜色呈棕褐色至咖啡色。发酵完成后散堆降温至30℃以下即可用于菇类栽培。

3公斤

(冬季

5公斤)

选用阔叶类、不含油质污染的木屑备用,发酵时需加入20~25%的麸皮或饼肥、鸡粪等辅料,将含水量调至65%左右,均匀撒入发酵增产剂,拌匀后建堆发酵,堆温升至45℃以上翻堆,以后每隔10天翻堆一次,共翻3~4次,冬季可适当延长发酵时间,发酵好的木屑色泽呈棕红色至咖啡色,有枯草味,料内有大量的米粒菌和高温放线菌,发酵好的培养料要及时使用。

注意事项:

(一)培养料的水分应在65%左右,水分不足会使培养料堆出现白化、高温烧堆现象,营养物质大量耗费,产量降低;由于发酵过程中原料的水分蒸发较多,在每次翻堆时若发现堆料水分不足,应补足水分,最后2次翻堆时可用2%的石灰水调节含水量;发现堆料水分过大时,则需加入干料进行凋节。

(二)堆温应控制在50℃~65℃之间最佳,70℃以上的高温会对有益菌产生抑制作用。

(三)在冬季发酵时,可先将发酵增产剂与少量麸皮或米糠拌匀,再用1~2%的温红糖水将菌糠混合物水分调至45%左右,堆积发酵,待升温后再拌入预湿的培养料中进行发酵。采用此法在冬季可加快升温,缩短发酵时间。

(四)发酵培养料时,需根据所要栽培的食用菌种类,合理添加辅料,以达到各品种所需要的最佳碳氮比。

(五)在每次翻堆时,将堆表层的料翻到堆内,内层的料翻到外表,在春、夏、秋三季节发酵培养料时,要注意与外界隔离,以防蝇、蚊叮咬,如果已被叮咬需要在翻堆前,用杀虫剂将表面蛆虫杀灭。

(六)发酵好的培养料在播种时应选择晴好无风的天气,最好选择在室内或大棚内播种,装好的栽培袋不得堆码过密过高,以防二次发酵发生烧菌(烧袋)。

·END·

更多精彩,可长按扫描下方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在哪
白癜风怎么诊断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xiangyuanman.com/xttz/676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