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王科正式上任圆坝子村村支书该村是乡里有名的“贫困村”、“落后村”,曾经10年换了11任村支书”就职那天,王科这样向园坝子村村民表态
资中县板栗桠乡大学生“村官”王科:
扎根泥土的生力军
今年4月,56岁的村民谭发元选购了200袋凤尾菇准备试一试,却在种植过程中碰到困难王科悉心指导他,一个月后,投资300元的凤尾菇变成了700多元的纯收入,这让谭发元尝到甜头:“现在,我正在向王书记学经验,以后发展起来,还会多引进品种”
王科为新一代大学生自我定位、成长发展树立了榜样他选择脚踏实地,扎根基层,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贡献自己的智慧对他所服务的村民,表现出极强的责任心,积极为大家致富努力四处奔走凤尾菇主要价值他用实践证明,只要勤奋、踏实,终会在广阔的土地上扎根开花
不在乎谁记住我只是莫忘离城回乡的初衷
□郭飞 本报记者 李果
牵挂家乡,他辞职当“村官”
上任后的第一个月,王科带着村干部,到处去找不要钱的废料,修村里那条坑洼不平的道路“那时正值热天,王书记顶着烈日工作,汗水打湿衣服,晒干了又打湿”一名村干部回忆,前后拉了70车左右废料半个月后,一条长约5.7公里的道路顺利通车
2007年,王科放弃高薪工作,回乡成为资中县首批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此后,他辗转多个村,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在板栗桠乡,他以蘑菇创业成功,开辟出3000多平方米的蘑菇基地,年产量达20万吨,菇农平均增收40%
“只有大家富裕了,一个地方的经济才能搞活”王科说,村里要发展,除凤尾菇的吃法了修好路,还要搞产业,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木材粉碎厂、蘑菇生产厂、蘑菇加工厂,这3个厂房将形成一条帮助园坝子村致富的产业链”王科的目标是在村里新建3个企业,让这条产业链帮村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解决就业难题,同时让一些有想法的村民主动参与进来,互帮互助,带动全村致富
产业带动,村民腰包鼓起来
除了修路,王科还到处跑部门、找项目就在他到任的第三个月,村里成功申请到基本口粮建设项目,用于改良土壤、建蓄水池等这是村里10多年来的首个项目
自己的蘑菇基地,王科请了不少村民前来帮忙,每天每人50元报酬,并把灵芝、虫草、天麻等20多种食用菌种植技术免费推广给村民
6月17日,资中县板栗桠乡大学生“村官”王科来到村民陶茂侠家中,查看蘑菇长凤尾菇注意事项势“最多还有一个星期,我的蘑菇就出菇了,卖个好价钱不成问题”陶茂侠说
很长一段时间,王科家里座无虚席,每天忙碌得仅剩五六个小时睡眠时间妻子抱怨说:“人家富了,谁会记你的功?”王科的回答是:“不是要谁记住我,而是我要记住自己离城回乡的初衷——在农村带领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
记者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