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美食
小编这一期会带领大家游走大街小巷品尝最地道的潮汕小吃。
爸爸自己做的酸菜鱼,酸中有辣,不像外头店家加一层厚厚的红油,汤底依然不感觉到肥腻而且清香。精选的新鲜海鱼经过腌制也变得嫩滑而没有腥味。爆炒的辣椒和花椒最后淋在上面,与鱼肉交相辉映。鱼的下方还有金针菇和凤尾菇,鱼汤里面的鲜味是菇类最好的调料。虽然酸菜鱼起源于重庆的渔夫,但是融入浓浓的潮汕特色也是成为家庭看家小菜。
现在被人称为四方井的地方其正名应该是叫公婆树,因为公婆宫前也有个四方的井,而且一贯这边的饮食滩档比较多所以也就被误为四方井。其实一碗粿条好吃不还要看汤底,这个每家都有每个人的味道。但是总有一个很正的汤底让你突然的想念!
猪肉丸有味弹牙,有各种猪的内脏可以加料,当然还需配上正宗的沙茶酱。价钱不贵,普通10元,加料15。
(“粿条”其实就是河粉的潮汕版本)
蚵仔煎并非台湾特有小吃,在闽南语系地区(闽南、潮汕)自古有之,是一道常见的家常菜,蚵仔煎据传是一种在贫穷社会之下所发明的一种创意料理,是先民困苦,在无法饱食下所发明的替代粮食。加水后的番薯粉浆包裹蚵仔、鸡蛋、葱、香菜等食材所煎成的饼状物。
家里的蚵仔煎是没办法做出大片香酥可口的,因为需要一个直径大概50厘米的圆形平底锅,加入大量的油才烹饪出好吃的蚵仔煎。价格15到30元。蚵仔煎本身味道是不够的,一般潮汕人都会配一种酱料叫鱼露,是闽菜、潮州菜和东南亚料理中常用的水产调味品,是用小鱼虾为原料,经腌渍、发酵、熬炼后得到的一种味道极为鲜美的汁液,色泽呈琥珀色,味道带有咸味和鲜味。
糯米猪肠的取才考究,制法别致。需要用到的猪肠需是直径约为3-4厘米的猪肠中段,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还要用盐、食用纯碱等反复搓洗至干净无异味。里面的馅则要用生糯米放水中浸3小时,猪五花肉、水发香菇、虾米、莲。
一般以甜的居多,并且撒上芝麻,味道极致。
潮汕鹅肠脆而爽,越嚼越香。配上清爽的豆芽简直就是无懈可击。潮汕人擅长处理卤水鹅肉。将鹅肠挑开后要冲洗得很干净,但肠壁要保留一些鹅朥,这样焯熟后吃起来才会肥美脆香;二是卤水的卤料和咸味要下得重一些,飞焯的时间要短一些。卤料重则鹅肠入味,火候准则鹅肠脆美。这是一道下酒小菜,也是小编最爱的,虽然小编不喝酒。
喜欢肉类的人千万不能错过。早的潮汕牛肉火锅发源于夜市等小作坊,沙茶锅底,涮各种部位的牛肉,后来发展至牛骨熬制清汤,然后涮牛肉沾沙茶酱。其实不像省外的冰冻的超市肥牛,完全就不是纯正的牛肉。潮汕的涮牛肉毫不花哨,以新鲜为主打,时间短马上捞起,直接吃的就是牛肉的味道。
虽然看似做法简单,却是最考功力的一道菜,老式炒还会将河粉先煎,然后再淋上芥蓝炒牛肉。特别是大排档炒的比较有锅气,这又是牛肉火锅会叫上的一道菜。
牛肉丸这么有名,介绍只是凑字数。牛肉丸其实分牛筋丸和牛肉丸,牛筋丸带筋,要下去会有油流出,会感觉更有味道。而牛肉丸质地细密,爽口弹牙。虽然牛肉丸不是全牛肉,但是与外地的面粉丸子相比,只有在潮汕才有一股正宗的牛肉丸的味道。小编特别喜欢店家那熬制的牛肉丸汤,就只是汤底就已经无比美味。
豆腐花开在广场隔壁而得名,每天也只做一桶,卖完就不加做。豆腐花虽然到处都有,但这里绝不是像外面风景区的山水豆腐花那样坑人。这里的豆腐花是很有劲道的,很韧,却又入口即化。撒上白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甜。值得好评的是这个瓷碗,潮汕小时候都是用这种碗吃饭,点滴的回忆又是翻涌而来。
每逢过年过节才有猪肚吃,这是我家的传统,但现在也是大街小巷的美食。我对胡椒猪肚鸡情有独钟,特别是加很多很多的胡椒让我无法自拔,还有配上酸菜的汤酸香可口。
豆腐鱼需要科普一下,对于潮汕人并不陌生,是一种白色软软的鱼包括骨头都是软的,因头长的像龙,也叫龙头鱼。豆腐鱼本身煮熟就是入口即烂,但是炸完又变得酥脆,口感很是奇特。
蛋炒饭里有我小时候的味道!
End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能治好吗北京治疗白癜风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