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关键在质量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关键在质量

——访洛阳市农业局局长归宝辰

■本刊记者杨秋意高阳

  洛阳市农业局局长归宝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会议上讲话

  现代农业的发展要靠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那么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显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7月5日,本刊记者就洛阳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对该市农业局局长归宝辰进行了专访。

  记者: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您认为应该是怎样一个概念?

  归宝辰:新型职业农民是今后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主体。所谓新型职业农民,就是有较高知识、有现代技能的农民,是复合型农民,他们不仅要有市场的分析、预测、驾驭、管理能力,还得有农业生产经营的指导、管理、技术应用这样一种能力。

  记者:为什么说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要想发展壮大,必须以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核心和支撑?

  归宝辰:我国农业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不走这样一条路,中国的传统农业从根本上就进入不了现代农业,中国农业发展的效益也就进入不了高收入高效益的状态。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人才支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新型职业农民不是过去“老把式”普通农民,而是有知识、有技术、有头脑、有远见的新型农民,他们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决定因素。

  记者: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归宝辰:目前来看,现在愿意从事农业、真心热爱农业、真正懂得农业,能把农业搞出“花样”的人不多见。具体可以从两方面讲:一方面,经过科研院校培养出来的人,不能说他们不懂农业,但是这些人又不是真正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另一方面,现在农村也涌现出来了一些生产能人、经营能人,他们包括种植、饲养方面的,也包括农业经营方面的,但是这部分人当下还太少,具体表现为财弱、智弱、体弱,因此可以说现在的农业生产主体队伍还处在一个较低水平状态。

  记者:对于我国农业生产主体的现状,国家找到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方法予以解决,但这些生产主体的来源是什么,在哪里呢?

  归宝辰:对于农业生产主体的来源问题,我认为,第一是国家已通过一定的技术、知识教育培养的青年群体,他们包括各类大学生,而不仅仅是农业专业大学生。第二是对土生土长“农村能人”的培养,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把泥腿子培养成农业通”。这部分来源,一个是返乡农民工。二是我自创的词:“非二代”,意思是说,农村早年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他们经过多年打拼有了自己的企业和原始积累,现在都处在产业转型升级时期,这部分“农民工”也在转向农业领域。这些人有的是资本进入,有的是产业进入,并取得了农业的成功经营。他们的孩子,也“子承父业”,可说是“非转农”第二代。第三是农村毕业的高中生、中专生或是考上大学的农村学生等。根据实际调研和观察,他们所学的专业与市场结合度并不大,但这些人经过大学的熏陶,他们的智慧得到了开发,农业又是最有作为的“双创空间”,他们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自然会有新的思路和理念,是农业生产主体的新来源。

  记者:您刚才讲到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点在于三类人群,那么在这三类人群之外的人是否需要培养?如果按照年龄分,对他们的要求分别是什么?

  归宝辰:刚才我们提到的三类人群,他们大多是“80后”“90后”,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点,对于这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我们有明确的目标,就是要把他们培养成能与市场对接,处在高端的位置,就像现在的白领、CEO。而对于“70后”“60后”,甚至年龄更大的农民群体,也是需要培养的,从客观上讲,他们是现在的从业主体,也必须懂农业。但是,由于这些人普遍受到自身内在文化的制约,因此只能教他们基本的技能,力争把他们培训成为生产技能型人才,具体讲就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各类技术员,如整枝修剪、检验检测、农机手等直接去操作的主体。

  记者:为什么说“精准培训”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归宝辰:河南省每年大体要培养20万新型职业农民,重点要培养的是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人员、家庭农场的经营人员、农业企业的管理层人员等生产主体经营人员。对于这部分人的培训,我们称为“精准培训”。通过培训这些高质量、高素质的“农业精英”,就可以影响一大片、辐射一大片、带动一大片。所以,它是整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记者:通过上述交流可以看出,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质量比数量更重要。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数量化的培训还是占主要投入比例,那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会不会最终流于形式呢?

  归宝辰:这个问题可能会存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咱们中国这种文化观的影响,中国人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也就是说,在农业上,农业的补贴都是普惠制,普惠制从理论上讲是调动所有农民的积极性,实际上对于基层来说,效果未必好。从这个角度讲,是会存在流于形式的。但是,我们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想办法、搞创新。如我们搞了个“CEO培训计划”,就是着重要求农民质量的培训,这一计划是着重培训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层人员。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只要善于钻研、善于创新,立足农业产业需求,培训也就不会流于形式。

  记者: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您有哪些心得体会?

  归宝辰:心得谈不上,讲几点实际感受。一是在选学员、搞培训前,一定要做好认真细致的调研,要把真想学、积极性高的学员选出来。二是不要忽视“土专家”,一些土生土长的“农村工匠”,他们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采取实用性很强的方法,更易让农民接受。三是要顾及农民的情绪,要及时察觉和了解他们的切实需求在哪里,想方设法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四是培训要带给农民新理念、新观点,这样才能抓住农民的心理,丰富他们的知识,从而在实际种植、饲养过程中起到好的作用。

  记者:请谈谈您对洛阳今后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思路。

  归宝辰:洛阳有万农村人口,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我们的大致思路就是,首先是做好调查研究,让愿意受培训、愿意干事业的农民得到充分的培训机会。其次是做好扎实的“精准培训”工作,让真想学、想真学的学员学到真东西、真学到东西,从而切实有助于农业生产经营和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第三是创新培育模式,如田间地头培训、互联网平台交流等。虽然这种方式的含金量有限,但是也有助于培训更多人和节省培训费用。第四是想方设法搭建农业企业与农业院校合作的桥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办成类似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形式,让农业企业培养自己的农业经营主体,从而真正达到质量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目标。同时,我们农业部门工作人员还要把搞好这个培训工作当成是我们的神圣责任和义务去对待,努力、勤奋、富有成效地去做好;另外,培训要注重质量,大学、企业、农业部门三家相结合,从宏观到微观,一年培养12个专题,轮流培训,让农民的专业技术水平真正得到提升。

本刊评论

让农民笑得更自信

■杨秋意

  这一趟洛阳采访,时间紧,行程满,有点走马观花,但是伊川、汝阳、新安一路走下来,一张张农民开心的笑脸让我们很感动,他们的笑朴实满足,最主要的是自信!

  首先触动我们的是伊川县把平菇带回家的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王建民,这位初中毕业、28年里一直在乡里埋头钻研平菇种植的农民,吃过很多苦,如今他摸索出来的栽培技术让国家农科院的专家都叫好,还吸引了日本的学者前来参观。王建民一谈起他的平菇就兴奋,他和农民们在一起更是笑得开心,那是种毫无保留的笑。而他带出的学员留守妇女王满桃、郑社巧等,在掌握了栽培技术后那种自信的笑,愈发显得幸福。她们的幸福是那么的满足,一边在家带着孙子一边又能栽培平菇,这是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正是参加农民职业技术培训,让她们掌握了一门致富的技术,找到了自信。

  在农村,还有一种人是属于不善言辞的能人,汝阳的红薯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李许召给人就是这种印象。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田间,走进他储藏红薯的地窖,慢慢地,腼腆的李许召开始条理清晰地给我们介绍起他的红薯事业来。以前,不会线上交易的他每年都是把红薯苗运到洛阳再邮寄给客户,如今,通过培训掌握了互联网,他坐在家里接订单,一个电话打过去,就有物流公司来人把苗子运到贵州、云南、陕西等地。说起这些来,他的自豪显然是掩藏不住的。他自己发明的天然恒温地窖,能让红薯多储藏三个月,多卖一倍的价钱。爱钻研的他还申请了两项红薯育苗与保鲜专利。在他的带领下,汝阳的许多贫困户都种上了红薯,通过合作社大家一起发展。李许召自信的笑里也流露着踌躇满志,如今的他在规划更大的天地,要带领周边的农民一起进一步把红薯种植产业做大。通过培训,使李许召这样的农民越来越有胆识,掌握新技能,在与市场的搏击下逐渐壮大。

  曾是革命红色政府所在地的新安县曹村乡袁山村,由于山深路远,发家致富的门路不多。不过,在县农广校的帮助下,他们正通过香菇栽培发家致富,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在村支书李志涛的组织带领下,村里40多个贫困户都开始从事香菇栽培生产,已年过五十的牛平周和妻子两人就种了1万多袋。在菇棚里,牛平周很满足地给我们说,这比在外打工强,在外打工,年龄大了不好找活不说还要受别人的气,栽培香菇,忙时几个邻居互相帮忙,平时自己和爱人两个人就能护理得过来,很轻松。未来,农民工返乡创业将是大趋势,如何让他们在家乡安稳幸福地生活下去,是一个大的社会课题。

  几个地方走下来,农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当地农广校如何组织学习的,他们是如何实实在在学到技术的。对于未来,大家充满了信心,都认为只有科学种植,才能种出好的农产品,才能有好的收入。

  掌握了技术,有了底气的农民们,也看到了市场的潜力,一致认为要合作起来扩大规模。只有规模上去了,才有话语权,才有抗风险的能力。说到底,只有形成产业才能更好地带动农民致富脱贫。可喜的是,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培训推动下,各地正形成“一村一品”,曾经的弱势群体,通过学习技术成为职业农民,找到了自信,看到了希望,在农业部门的帮助培训下,正开怀大笑着齐心协力走市场,奔小康。









































有地方能治好白癜风吗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介绍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xiangyuanman.com/sygx/678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