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蘑菇营养价值丰富,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种蘑菇经济价值可观,因此不少农人都有尝试。不过大家种法都大同小异,怎么才能种出新意?以下思路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有机蘑菇采摘
我们出去游玩时,在山上或林间见到长得漂亮的蘑菇总忍不住想采来尝尝其鲜美的味道,采摘是充满野趣的,但如果不注意辨识,就容易发生中毒的悲剧。关于野蘑菇的黑色幽默也不少,比如:
——我怎样才能把蘑菇和毒蕈区别开呢?
——上床前吃一个。如果你第二天早上醒来,那就是蘑菇。
采蘑菇是野外生活的一大乐趣,能不能让普通人也感受到这种野趣呢?已有部分有头脑的农人想到了,将蘑菇园打造成采摘园!
蘑菇不卖到菜市和超市,让大人小孩亲自来到蘑菇大棚内采摘,既安全又是有机的,喜欢哪个就摘哪个,真正实现从田头到餐桌“原汁原味、健康营养”。
?秸秆上种蘑菇
像秸秆这样的庄稼“下脚料”,因为无用又难于处理而被农民胡乱丢弃、焚烧,一度是让很多人头疼的问题,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多有报道。但秸秆除了乱抛乱烧外,有很多种变废为宝的方法,秸秆上种蘑菇就是较为适宜的一种。既能利用废料产生经济价值,还能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环境污染。
把麦秸秆与鸡粪混合到一起,先垛成垛进行一次发酵,然后送入发酵隧道进行二次发酵。之后把发酵好的培养料送到蘑菇房,55天过后蘑菇就长得又大又圆。听上去好神奇吧!
稻田种菇是充分利用稻草、麦草、玉米秆和冬季光热资源,在水稻收获后对闲置的冬水田排干来种植蘑菇,既可减少农村的污染,又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条增收的好门路。麦秸秆“产”蘑菇是一个系统工程,经历秸秆粉碎、拌料、袋装、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的过程。
各地栽种实践较多的是:
利用树枝与锯末种植香菇;
利用麦秸牛粪种植双孢菇;
利用菌种掺杂生物肥,播洒到条垄上,种植金蝉菇;
利用玉米芯、玉米秆、豆秸、高粱壳栽培平菇等。
比如,利用秸秆种植平菇的新技术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菌种是在煮熟的麦粒上培养的
这点跟目前常见的营养基培养菌种不同,而且用麦粒培养出的菌种长势很旺盛,用这种菌种种植平菇时,出菇的时间能大大缩短;
◆第二,栽种的方法很特别
栽培材料不是常见的经粉碎后的棉花秸秆、棉花壳等,而是直接把整根的玉米秸秆或者稻草堆放成50厘米高,80厘米宽,1.3米长的秸秆堆,把菌种放进去,用塑料袋扎紧就可以了。用这种方法种平菇,不仅出菇时间从以前的50天缩短到30天,而且每一百斤栽培材料出菇的产量,也由80斤增加到斤;
◆第三,循环农业,多重价值
栽培完毕的秸秆废渣,还能回田成为稻田的有机农家肥,或者作为畜禽房舍垫料;
◆第四,推广容易,生态效益高
只用稻草、麦秆等农作物秸秆,设施简单、成本低、病虫害少,栽培技术简便易学,极易推广,由于其适生时间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5月,正好是稻田的空档期,与水稻生产不争地,即确保了粮食安全,又增加了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更重要的是能利用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减少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
?常见菌菇知多少?
▼按钮蘑菇
在美国,最受欢迎的要数白蘑菇了(也叫“按钮蘑菇”),人们购买的蘑菇中,90%都是这种白蘑菇。5个白蘑菇仅产生20卡路里的热量,不含脂肪,非常健康。蘑菇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维生素B、铜、硒和钾。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少可食用的蘑菇在野外都有长得很相似的有毒“姐妹”,难以区分。毒菌“黄斑菇”就长得很像白蘑菇。
▼凤尾菇
投资低、生长快、技术简单、收益高的食用菌,锯木、稻草、棉籽壳、棉壳、麦草、玉米芯、甘蔗渣、农作物杆粉等都可作为栽培凤尾菇的原料。
▼龙虾菇
龙虾菇的名字不仅得自于与龙虾相似的深橙红色外皮,而且它的口感也与龙虾的肉质相近,带有一点点海鲜的香味,很受欧美食客的喜爱。尽管龙虾菇的名字是蘑菇,但它在学术上意义上不能算是真正的蘑菇,蘑菇通常是单一真菌,而龙虾菇则是在一种真菌上寄生另一种真菌(菌寄生真菌),不过这并不影响求鲜的食客们把它当成蘑菇中的美味。
▼牛肝菌
又称大脚菇、白牛肝菌。牛肝菌菌体较大,肉肥厚,柄粗壮,食味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世界性著名食用菌。目前不能人工栽培子实体,但可利用菌丝进行深层发酵培养。
▼羊肚菌
又名法国松露,只能在海拔二千多米的针阔林地或林绿草丛生长,是高海拔的山珍。
以成本计算,法国羊肚菌约每斤一千四百元,相比一般云南菇菌贵得多。其外形似羊的肚子,故人们称为羊肚菌。
要增加附加值,传统的棚内种植蘑菇已不能满足需求,只有求新、求变,根据市场趋势发展出合适的新模式,才能抓住游客,形成自己的优势。
白癜风医院合肥哪家好白癜风能彻底治好吗